案例1-重力坝剖面有限元法分析入门案例

1.案例简介

本案例使用大坝仿真设计一体化软件-重力坝仿真设计软件,对某非溢流混凝土重力坝进行二维断面的传热分析、静力/拟静力分析、模态分析和时程分析。旨在通过这一案例,帮助用户熟悉并掌握重力坝仿真设计软件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,对重力坝的剖面设计、稳定分析、应力分析等方面有初步认识,体验重力坝仿真设计全过程。大坝形体、材料和计算参数均在合理范围内虚构,因此计算结果不可与工程实际关联解读。

1.1 大坝基本信息

我国东部某水库拦河坝为混凝土实体重力坝。大坝按1000年一遇洪水进行设计。坝顶长180m,坝顶高程为109.8m,上游铅直,下游坝坡为1∶0.7。坝顶上游侧设有高1.0m防浪墙,下游侧设有栏杆,高0.8m。坝顶上游设有交通桥,交通桥桥面宽度为10.19m。坝轴线下游设有3×3m城门洞型灌浆、排水廊道一条,廊道中心线距上游坝轴线3.5m,廊道底高程为14.0~96.0m。地震烈度为Ⅶ级。

1.1 仿真建模

本案例所涉及的软件功能和步骤如下:

  • 几何网格模型搭建

    重力坝几何按层划分,通过定义重力坝坝体的层数以及每层的上、下游坐标确定重力坝的几何模型和网格。坝基的几何和网格根据坝体的参数自动生成。忽略厂房、公路、廊道、灌浆帷幕等结构。

  • 传热分析

    案例考虑重力坝坝体的温度分布。基于《水工建筑物载荷标准》,通过公式计算大坝的“气温”和“水温”参数,作为模型输出,最终通过有限元的传热分析计算大坝的温度场。

  • 模态分析

    案例应用附加质量模型计算考虑静水压力为80m情况下的重力坝模态结果,分析重力坝和坝基结构的振动特性。

  • 静力/拟静力分析

    各稳态载荷情况下的重力坝结构状态是重力坝设计的重点,其计算结果按《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》的要求进行校核。本案例采用重力坝载荷基本组合的正常蓄水位情况进行设置,耦合“传热计算”的温度场结果,计算重力坝的位移、应力、稳定性等结果。

  • 时程分析

    案例应用附加质量模型和无质量地基模型,耦合“传热计算”的温度场结果,计算重力坝在地震加速度输入下的时程结构响应,并评估每个计算时刻下位移、应力、稳定性结果。

2. 软件操作流程

2.1 参数化建模和网格绘制

  • 步骤1:几何绘制

    点击展开“模型设置”。点击“几何设置”,在弹窗中按照《重力坝分层几何参数》表,输入几何参数。本案例的几何按层划分定义,具体参数如下:

    表1 重力坝分层几何参数
    层数高程(m)上游X坐标(m)下游X坐标(m)
    10109.85.1115.3
    997.64.8820.99
    885.44.2729.26
    773.23.6638.77
    6613.0548.29
    548.82.4457.8
    436.61.8367.32
    324.41.2276.84
    212.20.6185.35
    10095.87

    几何设置输入表格

    再“坝基面倾角”中输入。点击“生成几何”按钮,生成的重力坝断面几何如图所示:

    重力坝几何示意图

  • 步骤2:网格绘制

    单击“网格设置”按钮进入弹窗页面,在“网格精度”选择“精细”。点击“生成网格”。

    重力坝网格示意图

2.2 传热分析

点击展开分析类型,选择传热分析。此时下方菜单栏会变成“材料”和“边界”。

  • 步骤1:材料

    • 坝体导热系数设置为

  • 步骤2:边界

    • 月份”选择“6月”

    • 气温”中:
      • 年平均气温”设置为
      • 年平均气温”设置为
      • 初始相位”选择“6.5月”

    • 水温”中:
      • 上游水位”定义为
      • 下游水位”定义为
      • 坝前正常水深”定义为
      • 水库变化温度层深度”定义为
      • 太阳辐射温度增量”定义为
      • 是否多年调节水库”选择“是”

  • 步骤3:计算结果

    点击“开始计算”,等待“计算成功”提示。展开页面右侧“计算结果”,在“物理场”中选择“温度/温度”。

    观察页面中部的云图结果。其中云图的颜色代表温度的大小,可对应云图下方的色条确定温度分布。

    传热分析结果

2.3 模态分析

分析类型中选择模态分析。此时下方菜单栏会变成“材料”和“载荷”和“仿真模型”。

  • 步骤1:材料

    • 坝体材料:
      • 密度设置为
      • 弹性模量设置为
      • 泊松比设置为
    • 坝基材料:
      • 弹性模量设置为
      • 泊松比设置为

  • 步骤2:载荷

    • 上游水位”设置为

  • 步骤3:仿真模型

    • 地震动水压算法”选择“附加质量

  • 步骤4:计算结果

    点击“开始计算”,等待“计算成功”提示。展开页面右侧“计算结果”。

    可以通过在“物理场”选项卡中进行选择,切换页面中部“位移”云图的分量,包含:

    • X向位移
    • Y向位移
    • 总位移

    表格结果中的“阶数”代表结构的模态振型阶数,每一阶模态的结果包括:

    • 归一模态质量
    • 累积模态质量

    每种结果包含“水平”和“竖直”两个方向的分量,“DX”表示水平方向,“DY”表示竖直方向。

    通过点击不同“模态阶数”所在的行,页面中部的云图会对应切换到该阶模态的振型。通过拖动“模态形变放大系数”进度条或者输入数值,可以改变云图中位移场的放大程度。

    第一阶模态X向位移云图结果(放大200倍)

2.4 静力/拟静力分析

分析类型中选择静力/拟静力分析。“采用热固耦合”选择“”,导入“传热分析”的计算结果。

此时下方菜单栏会变成“材料”和“载荷”和“计算”。

  • 步骤1:材料

    • 坝体材料:
      • 密度设置为
      • 弹性模量设置为
      • 泊松比设置为
      • 热胀系数设置为
      • 参考温度设置为
    • 坝基材料:
      • 弹性模量设置为
      • 泊松比设置为

    • 摩擦系数设置为
    • 凝聚力设置为

  • 步骤2:载荷

    在“载荷组合”中选择“基本组合-正常蓄水位”,此时下方载荷会自动选中需要考虑的载荷。具体输入的参数为:

    • 1)永久设备自重
      • 设备重量”设置为
      • 设备位置”设置为

    • 2)静水压力
      • 上游水位”设置为
      • 下游水位”设置为

    • 3)扬压力
      • 勾选“防渗帷幕和排水孔
      • 取消勾选“坝基抽排系统”。
      • 排水空位置”设置为
      • 渗透压力系数”设置为

    • 4)土压力
      • 土浮容重”设置为
      • 土层厚度”设置为
      • 静止土压力系数”设置为

    • 5)淤沙压力
      • 淤沙浮容重”设置为
      • 淤积厚度”设置为
      • 淤沙内摩擦角”设置为

    • 6)浪压力
      • 波浪要素计算公式”选择“莆田试验站公式
      • 风区长度”设置为
      • 计算风速”设置为
      • 平均水深”设置为

  • 步骤3:计算

    勾选“深层抗滑稳定”,此时“分析方法”为“应力代数和比值法”。点击“参数设定”,进入“深层抗滑稳定”参数设置弹窗。其中的参数设置为:

    • 滑动面定义
      • A点X坐标”设置为
      • C点X坐标”设置为
      • B点X坐标”设置为
      • 中间破裂面深度”设置为

    • 滑动体密度
      • 主滑动体密度”设置为
      • 辅助滑动体密度”设置为

    • 滑动面定义
      • 主滑动体(AB)凝聚力”设置为
      • 主滑动体(AB)摩擦系数”设置为
      • 辅助滑动体(BC)凝聚力”设置为
      • 辅助滑动体(BC)摩擦系数”设置为

  • 步骤4:计算结果

    点击“开始计算”,等待“计算成功”提示。展开页面右侧“计算结果”。

    此时“载荷组合”显示为先前选择的“基本组合-正常蓄水位”。 可以通过在“物理场”选项卡中进行选择,切换页面中部的云图结果,包含:

    • 位移
      • 水平位移
      • 垂直位移
      • 总位移

    • 应力
      • X法向应力
      • Y法向应力

    • 主应力
      • 最小主应力
      • 最大主应力

    Y法向应力云图结果

    此时,“计算结果”下方还会出现表格结果。“有限元法直接结果”是g根据用户选择的重力坝“结构安全级别”,按照规范对不同物理量进行校核的结果,包含:

    • 坝踵应力
    • 坝趾应力
    • 抗滑稳定系数
    • 深层抗滑稳定系数

    “**阈值**”列是各物理量的规范要求值。中间列是物理量的计算值,若数值后方出现:“√”说明符合规范要求;若数值后方出现:“×”说明不符合规范要求。

    静力/拟静力法规范校核结果

2.5 时程分析

分析类型中选择时程分析。“采用热固耦合”选择“”,导入“传热分析”的计算结果。

此时下方菜单栏会变成“材料”,“载荷”,“仿真模型”和“后处理”。

  • 步骤1:材料

    • 坝体材料:

      • 密度设置为
      • 弹性模量设置为
      • 泊松比设置为
      • 热胀系数设置为
      • 参考温度设置为
    • 坝基材料:

      • 弹性模量设置为
      • 泊松比设置为

    • 摩擦系数设置为

    • 凝聚力设置为

    • 阻尼:

      • 选择“模态阻尼”,"振型阻尼比"设置为

  • 步骤2:载荷

    • 1)“重力加速度”设置为

    • 2)“静水压力”:
      • 上游水位”设置为
      • 下游水位”设置为

    • 3)扬压力
      • 勾选“防渗帷幕和排水孔
      • 取消勾选“坝基抽排系统”。
      • 排水空位置”设置为
      • 渗透压力系数”设置为

    • 4)加速度谱
      • 加速度谱”使用模板文件,不做修改。

  • 步骤3:仿真模型

    • 地震动水压算法”选择“附加质量
    • 坝基地震动输入算法”选择“无质量地基模型

  • 步骤4:后处理兴趣点序号”1和2分别代表坝顶上游和下游顶点。点击“添加兴趣点”,定义“兴趣点3”为(0, 0)。

  • 步骤5:计算结果

    点击“开始计算”,等待“计算成功”提示。展开页面右侧“计算结果”。

    计算结果中的“物理场”选项卡用于切换页面中部的云图结果。云图结果展示的是计算时间范围内不同“物理场”的最大值最小值,根据“物理场”选项卡旁的“最大”和“最小”切换。

    坝上各位置最大总加速度云图

    下方展示“兴趣点”的时程响应结果。点击“切换兴趣点”,可以查看不同兴趣点的结果。下拉“曲线图”选项卡,可以切换“位移”、“速度”、“加速度”和“应力和稳定性”物理量的变化曲线。物理量各个分量的曲线图会同时展示,曲线的横坐标为“时间”,纵坐标为物理量的“计算结果”。

    坝顶上游节点总位移变化过程